每经记者 陈利
物业行业正逐步回归理性。
【资料图】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物业企业IPO节奏明显放缓,成功在港股上市企业共6家,企业IPO融资总额为74.4亿港元,新增上市企业数量及融资水平均收缩至2018年水平。
与之相对应的是,2022年以来市场上大宗收并购数量和金额也出现大幅下降,更多具备国资背景的物业企业扛起了并购市场大旗,活跃度提升,如华润万象生活、招商积余等。2023年物业行业还有哪些机会?物企将如何谋求新的资本路径?
行业回归理性
9月29日,万物云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成为今年第六家上市物企。万物云也是年内港股最大IPO。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物业服务企业IPO节奏明显放缓,截至目前成功在港股上市企业共6家,除万物云外,还有金茂服务、力高健康生活、东原仁知、鲁商生活服务和苏新服务。2022年企业IPO融资总额为74.4亿港元,新增上市企业数量及融资水平均收缩至2018年水平。
“伴随着市场环境改善,物业价值加速回归,2020-2021年上半年,港股物业板块在整体处于上升趋势板块总市值一度突破万亿港元,而后受地产关联方拖累,物业板块估值回归理性。”在中指研究院物业事业部总经理牛晓娟看来,近期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改善,物业受地产关联方拖累影响有所缓解,港股物业板块开启反弹模式。
“目前港股物业板块市盈率均值约为11倍,较近三年板块估值PE均值的33倍,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将加速实现价值回归。”
事实上,放缓的不仅有物企上市进程,还有行业收并购。
克尔瑞物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23日,上市物企共发起39起并购,并购交易总金额为99.7亿元,仅为2021年同期(261.3亿元)的四成;而从披露并购交易金额来看,2021年全年国央企披露并购交易金额仅3.2亿元,占比1% ,到了2022年前三季度国央企披露交易总金额达58.5亿元,占比近六成,其中华润万象生活就收购了3家递表物企。
“2022年大宗交易数量减少,整体市场趋于谨慎。”牛晓娟指出,国资背景企业交易受市场认可程度高,与资本市场表现出相似性,这与国企良好的信誉背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多种经营收入金额保持正增长。“虽然收入占比出现下滑,但不改长期向好趋势。”
此外,从行业规模来看,根据半年报披露的数据显示,虽然行业整体规模仍在持续扩展,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在经过前期快速业务拓展后,物业企业现在追求有质量的增长,不再盲目追寻业务规模。
而在资本市场,尽管上半年承压情况依旧明显,但近期随着房地产政策改善,港股物业开启反弹模式,物业价值得以加速回归。基于此,在牛晓娟看来,2022年物业行业整体表现可以用“理性回归”来形容。
长期价值可期
不过另一方面,“2022年物企品牌表现缺乏独立性,波动市场环境中更易受关联方拖累。”中指研究院数据统计显示,在港股和A股的物业服务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50%的约有40家,控股股东基本上是关联房地产企业及其附属企业。
“房企作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经营决策具有绝对的话语权,直接导致物企业品牌缺乏独立性。”牛晓娟指出,特别是在今年房地产市场承压下行环境下,可能导致出现物企存在为关联方“输血”的可能,进而受到市场的“错杀”。同时,由于关联方的信用危机会传导至物业服务企业,导致物业品牌发展收到拖累。
一个可供参考的例子是,今年7月金科服务发布了一则借款公告称,与当时的控股股东金科股份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计划为后者提供不超过15亿元的借款,年利率8.6%。
虽然当时金科服务给出的理由是,借出这笔资金有助于金科股份确保在建物业的建设和交付,并聘请其进行物业管理,8.6%的年利率也有利于增加公司收入,而金科股份为这笔借款提供了总价值约27亿元的抵押物。但不少机构以及个人投资者均将这份借款合同视为利空。
“物企独立迫在眉睫。”在牛晓娟看来,独立于地产,虽然短期内会对物企在关联方供给面积上有所影响,但从长远发展来看确实十分必要的。
具体来看,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一方面,资本市场高度关注物企的独立性问题,关联方的经营问题实际上已经拖累了上市物企在资本市场上的估值;另一方面,关联方对物企的业务输送能力持续弱化,物企的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降幅较大,如第一服务控股、正荣服务、康桥悦生活,今年中期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分别同比降低高达93.75%、57.02%、54.07%。
不过,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12月12日,旭辉控股发布公告称,拟出售其持有的所有旭辉永升服务股份。而在此之前,德信服务、奥园健康、雅生活服务、金科服务等多家物企股份被关联方摆上货架。
“抢先布局独立化发展的物企能够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企业外拓能力的提升等优势。”牛晓娟分析认为,目前市场正倒逼物企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物业服务存在收费刚性强提价难、存量合约项目流转度低等特点,特别是随着企业竞争加剧,物企必须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才能赢得市场,而提升服务密度又是实现质优价廉服务的重要途径,以此来看“提升服务密度是物企独立化发展的首要目标。
“随着服务密度的提升,物企可进行科技化改造,以实现人效提升、人力节约,起到托举基础物管利润率的效果,此外,基于密度可以更好开展合适的增值服务,强化企业竞争力。”
至于物业行业未来的投资发展情况,牛晓娟坦言,“物业管理行业具有弱周期性、成长性好、现金流比较稳定的特点,仍具备投资价值。”
具体从盈利能力看,根据2021年物业服务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毛利润均值为9.1亿元,同比增长44.1%,毛利率和净利率均值分别为29.1%和13.2%,盈利能力远超行业均值;
从成长性看,2022年中期,物业服务上市公司在管面积均值1.2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4.04%,合约面积均值1.6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7.84%,
从行业属性上看,物业板块长期投资价值可期——成长好、弱周期、低风险、现金牛。此外,诸多特色赛道如高端服务、商业运营、城市服务、TOD物业管理、绿色物业、工地物业等逐步打开,为行业开辟更多细分蓝海市场。
关键词: 2022
Copyright@ 2015-2022 热讯文娱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59115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