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上好劳动课

2023-08-04 15:25:06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颁布,劳动课程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必修课程。当前,中小学校的劳动课程已经全面实施,但由于习惯了常规的学科教学,许多教师对如何开展劳动课程的教学存在困惑。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劳动课有何特点?什么样的劳动课才是好课?中小学校的劳动课应该怎么上?这是当下亟须厘清认识的问题。

劳动课程有哪些特点?

劳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和其他学科课程相比,有何特点呢?


(资料图)

注重综合育人。劳动课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劳动课不能只关注劳动知识和技能,更应该关注劳动精神、劳动观念的提升。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开展一下活动,还要挖掘劳动活动的意义,超越劳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劳动观念的提升和劳动素养的提高。当前,一些学校中存在的“有劳动无教育”现象,背离了劳动教育的初衷,必须扭转这种不良现象,强化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

注重实践体验。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本身就是社会实践活动,所以实践性是劳动课程的内在特征。相对于其他学科课程,劳动更强调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从而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劳动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劳动内容,都需要学生亲身体验、亲手操作、大胆实践。实践性是劳动课程不同于学科课程的典型特征。

注重开放性。劳动教育的课堂是“大课堂”,并不仅仅拘泥于教室这一“小课堂”。学生们需要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田野、走向工厂。“大课堂”意味着物理空间的扩大、教育内容的丰富以及学生体验的多样化。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劳动内容也是开放的,可根据任务群设计项目和劳动任务,并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劳动内容。

注重合作学习。劳动课堂特别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强调集体劳动,学生在集体劳动中互相配合,各司其职。假如大多数劳动项目都只需要学生一个人来完成,那不是好的劳动项目。劳动课程中的很多任务需要学生一起合作完成。在合作中,学生眼中要有别人,凡事要换位思考,而不是什么事情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什么样的劳动课是好课?

目前教育界对于劳动课程的内容设置、实施效果尚缺乏一套较为成熟和完善的评价方法,但是笔者认为,好的劳动课至少应该满足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其一,学生成为实践主体。在劳动课上,学生是学习和实践的主体。劳动中所有的活动都是为学生设计的,教师和家长切不可包办代替。过去,在家庭劳动作业中,有些家长为了让劳动成果更“显著”、拍的照片看起来更漂亮,自己动手代替,剥夺了孩子劳动实践和探究的权利。劳动课一定要把学习和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给予他们成长甚至“犯错误”的机会。学生只有经历“试错”的过程才能知道错在哪里、如何改正,在此过程中掌握基本劳动技能。

其二,实施方式灵活多样。劳动课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亲手操作、亲自探究,而不是坐在教室里听教师讲劳动、说劳动。劳动课务必避免单一、机械的劳动技能训练和简单的劳动知识讲解。一节劳动课可能是种植植物,可能是进行设计制作,也可能是成果汇报;劳动成果汇报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小组展示,也可以是辩论赛。劳动项目实施可长可短,有的项目可能一两节课就能完成,有的项目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在课时安排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劳动课程每周不少于1课时,具体实施时,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项目实际情况单节排课或者多课时连排。

其三,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劳动课上,学生不仅要动手,还要动脑,所谓“动手动脑,心灵手巧”。劳动课不仅要让学生动手干,还要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干得更好、更快。学生在劳动和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时要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决问题。好的劳动课应该点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劳动中提升思维品质,学会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只是按要求进行简单操作的劳动课是有局限的。

其四,能够增强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因此,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劳动情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让学生爱上劳动的劳动课才是好课。但当前存在一种现象,有的学生通过劳动课的学习,不但没有养成热爱劳动的情感,反而因参加某些劳动而厌恶劳动,不愿意从事某些劳动,这显然没有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这需要我们深刻反思哪里出了问题。好的劳动课教学必须从深层次上把握劳动实践的价值和育人功能,而不能仅仅满足于劳动知识的讲授和活动体验。

劳动课应该怎么上?

要让劳动课成为“好课”,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对教学目标进行细致分析。在教学实施之前,教师要根据劳动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劳动教育总目标和各学段目标的基础上,对每一次课的具体教学目标进行分析。教学目标是对正确的劳动观念、必备的劳动能力、积极的劳动精神、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等劳动素养的具体化,教学目标要体现素养导向,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而不是简单地把劳动素养当作教学目标。

二是合理规划劳动项目。劳动项目是实施劳动教育的具体载体,学校的劳动课,可以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大劳动领域中选择合适的劳动实践主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围绕新课标提出的“十大任务群”进行设计。劳动项目设计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难度逐渐增加,实现各学段相互衔接。劳动项目设计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强化学生自主实践,淬炼操作,关注劳动过程的每个细节、每个步骤、每个环节,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手脑并用。

三是为完成劳动任务提供支持。劳动任务的设计有多种方式,最容易操作的就是给学生列劳动清单,引导学生有计划、可持续地开展劳动实践。劳动任务的设计应包括一些必要的说明和教导,如劳动活动准备、工具材料、劳动步骤、安全注意事项等。劳动活动准备是指为劳动活动所做的所有准备工作,比如场所的确定、与劳动任务相关的资料查询以及其他准备工作。工具材料是指为保证劳动任务完成所需要的各种工具、用具、材料等。设计劳动步骤要尽量具体明确,确保每个劳动环节清楚明了,还要列出劳动活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各种安全防护措施。

四是以多种方式开展教学评价。劳动课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完成劳动实践活动之后的素养表现进行描述和评估,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劳动。评价方式是多元的,除了教师评价以外,还可以采用家长评价、同学评价、学生自评等方式进行多主体评价。评价时更注重过程评价,尤其要注重反思交流环节,可以采用劳动报告、劳动日记、辩论赛、演讲等方式进行反思交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劳动过程,关注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所掌握的劳动技能、运用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以及是否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等。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本文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22年度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基金项目“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素质构成及提升策略”[课题批准号为GYC2022010]的成果之一)

《中国教育报》2023年08月04日第2版

作者:宋时春

关键词:

上一篇: 墨玉用手电筒打透光吗
下一篇: 最后一页